HOME

 

 

那福忠,網路作者。
   
  西海岸數位隨筆
美國西海岸 吸取太平洋與陽光精華 隨時有精彩故事發生
  January 29, 2018  AI 到底能搶走我們多少工作?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frank.na@gmail.com
   

   AI、機器人,或是統稱的自動化,即將搶、偷我們的工作,怵目驚心的報導時有所聞,2013 年英國牛津大學的報告,說幾十年內美國有 47% 的工作會被自動化機制替代,OECD 的研究報告說 21 個會員國有 9% 的工作可以自動化,而最驚人的研究報告,是 McKinsey 的全球 4 到 8 億工作機會在 2030 年被自動化替代。

中國江蘇鹽城思必客機器人餐廳
(中國江蘇鹽城思必客機器人餐廳。取自 cnxlu.com)

   在淘汰舊有工作之餘,自動化當然也會創造新的工作。世界經濟論壇預估 2020 年有 15 個已開發國家會損失 700 萬工作,但可以創造 200 萬個工作。Gartner 也有同樣的看法,2020 年雖然全球可能減少 1800 萬個工作,反而會創造 2300 個新工作。Forrester 預估美國今年會有 1300 萬個工作因而淘汰,會創造 300 萬個工作,但以後的預估就沒這麼樂觀,2021 年損失 900 萬個工作,2025、2027 兩年各損失 2400 萬個工作,但創造的新工作僅及損失的一半強。

   順著這個預估走勢,預估的年限越遠,自動化的負面效應越顯著。照未來學家 Thomas Frey 的說法,2022 年全球就有 1 億人因自動化失業,2030 年就高達 2 億人。美國自動化影響引發的失業情況可能最大,成為大家預估的對象:2025 年有 3400 萬人 (Science Alert 預估),2033 年有 6700 萬人(牛津大學預估),2035 年 8000 萬人(英國銀行預估),至於英國,2035 年有 1500 萬人(英國銀行預估)。

   但有趣的,是最近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與紐約 Marist 學院的民調,94% 對自動化替代現有工作的態度表示樂觀,有信心的認為機器人或 AI 不能替代他們的工作,即使被認為是危險群的人,也不認為會失業,這顯然與專業的預估有相當的落差。怎麼解釋這一現象?專家說無法解釋,只能說事情過於複雜,沒有人能準確的預估有多少工作會被 AI 取代,或是有多少新的工作藉 AI 創造出來。

   英國跨國專業公司 PWC (Pricehwaterhousecoopers) 最近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分析 AI 如何在 2018 年融入我們的工作環境,內容比遠距離的預估更接近現狀。報告說今年會有多少工作被 AI 替代不是重點,還沒那麼快,分析了 29 個國家的結果,高危險群的工作被替代的僅有 1%,而且還要到 2020 年。因為 AI 替換人力不是買個機器人那麼單純,而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程,職務、技術、心態都要改變,也就是要用新方法工作,所以企業或公司員工不必擔心,先擔心的反而是老闆。

   有部分的單項工作或被 AI 取代,但多數可能是把 AI 視作工作伙伴,當同事一起來工作,這一思維漸漸形成。AI 幫助產品設計就是一個例子,工程師設計零件的材料,產品的功能,有那些限制,然後輸入給 AI,AI 就會模擬出許多種產品的式樣,工程師可以選一種,或是調整設定再讓 AI 模擬。

   PWC 報告說,500 名企業主管對「人頭馬」(Centaurs、希臘神話怪物) 的人與機器合作表示正面態度,78% 認為與 AI 合作可以平衡工作負荷,超過六成的人認為 AI 可以替代笨重工作,給員工新工作機會,有半數人同意 AI 能估算最效率的管理方法。所以 2018 年是改變工作方法、特別是改變對 AI 的思維的一年。

   PWC 列舉有潛力運用 AI 的工作領域,運用 AI 可以釋放出時間、提升工作品質、提升個人化意識。這些都屬實用的 AI,從替代重複、呆板的工作做起,以醫療服務為例,AI 可以從病人資料偵測到不尋常的變化,來協助診斷病情。自動駕駛的 AI 在普及用到私人車輛以前,可以用在路線固定的公車,增加大眾運輸的容量,而半自動駕駛車輛越為普及,更會創造維修技術的新工作。

   在財務上,AI 可以把個人理財做的更精細,也可以透過大數據的連接偵測到弊端像是洗錢,AI 也可以與顧客的交易自動化運作。在運輸上,自動駕駛的卡車貨運,車流管制,都可以藉 AI 減少擁塞,提升道路安全。至於媒體的儲存、搜尋、製作,個人化促銷與廣告。零售業的倉儲與運送、個人或商品設計。在能源與製造業,更有許許多多有淺利用運 AI 的工作。

   上面例舉的工作,PWC 預估今年會慢慢啟動,事實上有的已經悄悄的進行,企業管理機構像 Salesforce、SAP、Workday,也都越來越在系統內增加 AI 的份量。如果說下棋、從臉上表情可以知道思維,都是高層的「天上」AI,那今天是要從底層開始,讓實用的「地下」AI 融入現有的工作環境。

   AI 到底能搶走我們多少工作?既然沒有人知道,就不必理會那些多少年以後的預估。如果認同 PWC 的看法 ,至少在兩年以內有 99% 的機會不被 AI 替代,何不利用這兩年多了解一些 AI 的始末,那兩年以後不被 AI 替換的機會就可能提升到 100%。

   後話:果真有一天 AI 搶了我們的工作、我們淪為街友.......


(創作:美國展示畫家 Roberto Prada。取自 Mother Jones 網站。)




上一篇  下一篇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