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將屆,印前的流程肯定要走進「全數位」,現在的流程將會怎麼「改進」?
是的,我說的是「改進」─目前的流程離滿意都還有一段距離呢。不是嗎?如果我們想推敲以後的流程趨勢,倒有脈絡可尋。雖然整套系統的價格核心是輸出設備﹔但是全世界RIP卻只有2家主要廠商
(Adobe Systems和Harlequin),不論大的還是小的廠家(Players)都採用這兩家的RIP,說他們主宰了流程的中心部分應不為過。自然而然印前流程的趨勢被綁在以RIP為核心,向前(排版)或向後(輸出)發展了。今年Adobe推出Extreme並且宣示其為以後的流程管理。畢竟Adobe一直主導著PostScript/PDF的規格,所以應該了解PostScript
Extreme的架構可以看出Adobe對系統流程未來的展望。
既有的流程先從今天的流程談起,從排版軟體製作,輸出PostScript檔案,直到不論是出底片還是直接製版為止,這一段流程大家都很清楚,每一輸出中心或製版廠,也都找到自己的最順暢的流程,否則每天都在生產,如何應付客戶急切的要求?在台灣只有40%不到的印前流程使用OPI Server,部分沒有使用OPI者多是因為期系統整合廠商,沒有找到好的OPI
Server可以提供,或者對OPI Server不熟悉,根本無法推薦自己的客戶。OPI Server提供圖檔的高低檔轉換,以利應用軟體操作時使用低圖檔,當輸出時才將低檔轉換成高檔,保持輸出的品質,減少不必要的網路交通。國外在使用PostScript輸出時,平均的資料量都比台灣的版面小﹔原因是老外相信以JPEG方式壓縮的圖檔,雖然去除一些眼睛是無法分辨的色彩,輸出時反正肉眼分辨不出來,所以這樣可以接受。台灣的業者一聽到JPEG會失真,就沒有人願意冒險嘗試。直到Distiller幫你轉PDF時,彩色圖檔可以選擇LZW或JPEG時,才知道依照Acrobat的建議,選擇JPEG當然資料量小多了,有的廠商還以此誇大PDF的威力呢!儘管如此老外的系統仍以OPI來作為提昇效率的不二法門,甚至有像大日本網屏的以in-RIP
OPI為號召,讓OPI的圖檔就放在和RIP同一系統中,以免在網路上銷耗功力。RIP(Raster Image Processor)由於現在的電腦心臟CPU速度,磁碟空間與速度均不可同日而語。加上雙CPU或四CPU輔以multi-thread的程式設計,RIP的效率明年會更好,是不用預言的了。現今的流程需要RIP或OPI,以後還是需要的。除此以外,Adobe Extreme到底端出何種新菜?
什麼是Adobe PostScript Extreme?它是定義的自動印前生產系統,以PDF和可攜式工作單格式(Portable
Job Ticket Format)來建立單一的架構來串聯所有印前的生產步驟,可以用以下Adobe定義的六點精華來說明之:
1. 接收PostScript和PDF |
2. RIP只是一個流程的零件之一 |
3. 分配與自動化的零件都是流程的一部份 |
4. 利用Portable Job Ticket Format (PJTF)來傳遞工作處理的訊
息。 |
5. PDF拿來作為流程的中間格式,可以檢視可以修改 |
6. 以PostScript 3為RIP解譯器 |
以上還需配合其OEM廠商自己的零件如Imposition、PDF Editor、Color
Management還有各種不同的輸出設備,可以架構出不同的應用系統。
Extreme基本流程 |
1. 任何檔案一旦要輸出,先轉成PDF (由Normalizor) |
2. 再附上工作單 |
3. 只要在Extreme環境中,你隨時可以修改工作單,修改下一
步驟。例如從單張彩色打樣改成落完版的大版打樣。 |
4.
也可以檢閱工作單來了解某一工作的進度 |
因為PDF在輸出前還要RIP一次,雖然Adobe稱之為網點產生工作單處理器(Renderer
Job Ticket Processor)所以可以在工作單中指名有「補漏白 Trapping」多一些,或是「網點補正
Dot Gain」少一點,為了客戶臨時要求用便宜紙張打樣。
工作單的設計宗旨為了加強流程中改變的彈性,於是將輸出前各個步驟所需要的參數都擺在工作單裡頭,不用在產生PostScripr或PDF的時候就決定一切,任何改變都得回到排版軟體這一端。不同的處理步驟包括產生網點去打樣或者去出底片,工作單的佇列管理都以工作單處理器(Job
Ticket Processor)來定義之,並且以工作單處理器來完成工作單上的要求。
可以想像成進來工廠─Extreme環境的PDF資料,可以預飛(Preflight JTP)處理器,預先檢查是否能夠編譯,如果正確則在工作單上註記「預飛成功」,後送到下一站,或許是落大版(Imposition
JTP)處理器吧!否則在工作單上註記「預飛失敗」要求其他處理器處理這一工作。落完版工作單上註記「落完版」,由工作單管理員(Coordinator)將工作單傳遞到下一站,或許是數位打樣處理器,輸出前還能修改色彩校正的參考檔(Profile)、落版或步漏白的參數、網點和半色調的資訊,或是網點補正(GCR,UCR)…遲來的綑綁Adobe稱「工作單」為遲來的捆綁(Late binding),意謂不同輸出設備所需要的參數,到最後還能綁入工作單﹔以對付不同的輸出需要。這種作法與一般系統提倡的RIP
ONCE觀念不同,乍看之下所有執行輸出工作單處理器都在一個環境中工作,似乎解決了「打樣」與最後輸出的差異。但是以當今系統發展的觀點來看,想一想主從架構為主軸發展的電腦架構,主要是因應日新月異的分散式運算能力。如果將不同設備網點產生的處理器集中在一處,打樣、出片都需要它容易產生瓶頸。如果將其分散到不同平台,兩個不同的環境RIP的結果,豈非又回到今日的系統架構?
如果以「內容再利用」的觀點,Adobe Extreme的構想倒不失為先見之明。每一廠商對流程都有自己一套看法做法,當然都以解決客戶的困擾為主要目的。但是受限於資源,完美一直是想去的地方卻又到不了。如果我們看看Harlequin的EP2000一定能感受「流程管理」是未來改進流程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