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呂理哲,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美台市場比較
  呂理哲 May 10, 2000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lu@brainnew.com.tw
   

美國輸出中心只提供底片輸出,曬版機只有印刷廠才有。

這是許多國家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都是相同的模式,沒有製版廠這一獨立的營業單位,這樣的發展影響了CTP的推廣,卻創造了新的企業整合的契機。

台灣向來以中小企業的蓬勃活力著稱,所以在印前電腦化以前,就有一些手工製版的高手,以專業技術提供印刷廠製版的服務,讓印刷廠覺得製版委託專業製版廠是有利可圖的,不需要自己製版。

DTP桌上排版使得設計排版電腦化,叫打字行銷聲匿跡﹔輸出機和RIP卻成就了「輸出中心」成為新興的行業,從此「印前」明確規範了從應用軟體排好版輸出PostScript檔案,到輸出底片最後曬成PS版。

這些年來,輸出中心由傳統製版廠添購輸出設備和電腦系統,或是由設計公司因為輸出費用超過設備的貸款,乾脆自己添購輸出機﹔另外就是電腦公司或電腦高手,發現印前行業依賴電腦的程度高,自認為藝高人膽大,也下海討起生活。

四五年來江湖風波惡,單純的製版廠消失以後,結合輸出系統的傳統製版廠可說成了印前行業的主流。終究印刷事業的決戰點,還是「品質」印件的品質,傳統製版廠知道「眉角」所在,其他由設計或電腦背景的輸出中心,因為致力於流程與設備的自動化,反而忽略了印刷和印後的專業。所以今天規模較大的製版廠大多是由手工製版廠轉型過來的,其來有自。

美國的印前市場固然有許多的大印刷廠、和一定規模的輸出中心,但是有更多的家庭式的小印刷廠,一台雙色機或四色機由夫婦倆人一起經營,一個對外接單,另來一個對內生產,從拼版、曬版到印刷自給自足。唯底片輸出需要專業的知識,以及電腦技能,這些小印刷廠人手、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只有借重輸出中心來提供。在美國經營印刷廠和產業工會的關係密切,沒有加入工會者無法營業外,連你自己的工廠內部的工程都必須委託相關的工會來施工,自己施工就犯法了。另外印刷工會還有一項重要功能,在一定的範圍內不會允許兩家相同的服務公司開業,也就是說在方圓幾哩內,只有一家印刷廠可以登記,以保障工會會員的權益。同時也避免由於惡性競爭,導致整個工會負面的形象,和台灣一棟大樓裡有兩三家製版廠的情形相比較,可是大異其趣。這一點台灣立法院可能永遠作不到。競爭劇烈導致設備競賽、品質競賽到最後的價格競賽,這可能是台灣的製版設備或技術在世界上名列前矛的主要原因。

當台灣的同業聽到在加州一頁A4黑白底片的價格,竟然高於台北一組彩色A4價格時,直呼「暴利」讓美國朋友不覺莞爾。

目前美國加州有人想出一合縱連橫的策略,結合大都市一兩個郡裡的小印刷廠約十家,合資購買印前設備包括RIP、落大版和直接製版CTP機成立製版廠,讓小印刷廠的輸出業務集中,集體分攤費用。如此可以節省底片輸出和手工製版的成本,並且幫助小印刷廠迎戰CTP製版革命的挑戰。如果在一區成功,另一區也可能另相同的製版聯盟,朝連鎖方式發展下去,不無可能。

這種戰略似乎不適合台灣的印刷生態,台灣製版和輸機出流程幾乎合而為一,印刷廠除非有印前流程,現在曬版機不是已經當作二手機賣掉了,就是閒置不用。CTP日益普遍,目前約20家有CTP的絕大多數是製版廠,著眼於減少了底片這一段的流程和成本。國外的印刷廠統計使用CTP以後,居然連用紙都能節約15%,主要的原因是準確性的提高,顏色調整的過程省下來的紙張。賣CTP設備廠商應該提出的證據,如此對CTP的推廣,和社會資源的節約都有幫助。

印刷業一向面對新科技新設備的挑戰,CTP也好,數據印刷機像全錄、IBMIndegoXeikon也好,固然對整個業界影響重大。另一方面,製版廠和製版廠之間,或者製版廠和印刷廠之間的合縱連橫策略,說不定才是應付挑戰的另一思考方向。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