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呂理哲,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印前流程的迷思(II)?
  呂理哲 jun 20, 2002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lu@brainnew.com.tw
   

PDF (Portable Data Format) 肯定是未來的主流,爲何還有人在 1-bit 文件上作文章?


本文開始

其實大部分的印前設備廠商為了確保在印前流程中,凡經過操作人員眼睛的影像都能和印刷的結果是一樣的,所以大多數的流程都針對 RIP 後的資料來建構系統,像 Fujifilm Cebrant 印前流程系統、網屏的 PixelStream 、賽天使的 Brisque Barco FastLane 和以前海德堡的 Delta 都是使用 RIP 過的資料來拼大版和數位打樣。即使今天海德堡的 MetaDimension 也設計可以銜接 1-bit TIFF 的流程的接口,另外所有 CTP 製版機包括只有專門生產 CTP Creo Luscher Klause ,都在其 CTP 的接口上迎接 1-bit TIFF

PDF(Portable Data Format) 資料量小,傳輸最好用,上述各家的流程當然也需要 PDF 來降低傳輸資料的重量。

但是沒有人可以保證在 Acrobat 螢幕上看到的 PDF 影像,在不同 RIP 解譯的結果每一次都一樣。所以在 PDF 流程中,不管來者是 PDF/PS 文件都先整理一次 (normalization) 變成圖像化一頁頁的 PDF ( 沒有文字只有線條和影像的 PostScript 程式 ) 後,才去拼成一大版。大版的 PDF 被送去 RIP 600/700dpi 讓印表機輸出打樣,最後被送去 RIP 2540/2400dpi 出底片或 CTP 版。不同的 RIP 解譯一萬次都不會錯,第一萬零一次可能也不會錯吧?


1-bit
流程系統對所有的 PDF/PS RIP 1-bit 文件後,拼完版後將一個 RIP 解譯過的「同」一文件分別送去打樣和出片,就像同一底片送去打樣和印刷一般。至於在 RIP 以前客戶的資料是 PDF 還是 PS ,對所有的流程來說都是一樣的。當然資料量輕的 PDF PS 要受輸出中心的歡迎。

一頁全彩 A4 版面的 1-bit 文件平均約 15MB
一頁全彩 A4 版面的整理過的 PDF 文件平均約 10MB
對一家輸出中心而言,「 30% 硬碟成本的差異」比較重要?

還是保證「 100% 不會讓打樣和出菲林的結果沒有意外」比較重要? RIP 後的 1-bit 文件,可以保證落版、打樣和印刷的結果一樣時, PDF 可是還可能有「萬一」呢!

萬一錯誤在出底片時才發現,只不過損失一張底片。
萬一錯誤在曬版時才發現,只不過損失一張底片和一張版。

萬一錯誤在印刷時才發現,只不過損失一張底片和一張版和幾令紙。
萬一錯誤在裝訂時才發現,只不過損失一張底片和一張版和所有的紙
和幾千本?幾萬本書?

哪一

哪一哪一家輸出中心經得起一年出錯一次,還是兩年出錯一次?
今天的電腦軟硬體越來越穩定,出錯的機會越少,「萬一出錯」的代價就會越高。這就是大部分公司選擇了「 RIP 後拼大版」「 RIP 一次打樣」作為流程基本架構的原因,也成就了印前的主流技術。

 

大家講究印前流程,重點不是輸出中心外面的資料傳遞的快與慢,而是資料進入輸出中心內部以後流程的安全與順暢。

是不是 PDF 關係不大,是不是印前技術的主流才是重點。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