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呂理哲,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看台商西進
  呂理哲 Dec 20, 2003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lu@brainnew.com.tw
   

(原文刊於北京印刷經理人雜誌 2003/12月)
印刷業同行因為各種理由西進大陸,似乎不是少數的個案,連北京印刷經理人雜誌都特別設專題討論。台灣印刷業者對於管理技術和數位化競爭或許比大陸同行有較長的經驗,但是在大陸印刷也有些像「書刊准印證」之類的法令限制,台灣印刷業走進大陸市場面臨的衝擊與壓力,更遠勝於當地的對手,壓力之大甚至超過他們在台灣經營的經驗。

本文開始

台灣印刷業由於近年來,市場飽和,供過於求,競爭劇烈日復一日,大部份業者思考突破市場困境的發展方案時,經濟持續成長又操相同話言的大陸市場,當然成為一個重要的投資目標地區。儘管台灣的政治議題中,對西進有兩極的看法,但是自由經濟體系下的台灣印刷業,選擇大陸地區作為自己企業發展市場的條件,比任何其他地區的優先順位都高。

約10%比例的台灣業者

海德堡的業務副經理張嘉鴻說:「海德堡台灣的客戶差不多近兩成已經到大陸設廠,或正打算西進」海德堡的客戶可以說是中上印刷廠的代表,海德堡的兩成或可粗估成台灣印刷業的10%。2003年10月的全印展,許多台灣同行都在上海遇見了多年在台灣遇不見的台灣同行,可以想見台灣印刷產業西進的潮流方興未艾。

這些年來兩岸往來頻繁,已經有許多台灣的印刷同行到大陸去投資設廠,遠則十幾年前隨鞋廠或電子廠大客戶到深圳的印刷廠和輸出中心,新近則十年來陸陸續續到上海、蘇州一帶建立新據點的印刷廠,輸出中心則顯然減少了。台灣非常成功的網路合版印刷模式,在上海陸陸續續已經有六、七家公司,採用相似台灣的經營模式,這兩年來多已修正了原來台灣版的營運計畫,漸漸融入了上海的印刷產業生態。早期深圳一帶的台商工廠多已經本地化,否則早已關門大吉了。新近到華東的,除了一些隨自己的主力客戶西遷的印刷廠以外,大多數是一些以自己的創意和資源獨立在大陸新市場上,開創新局者,尤其在上海居多。

上海台商新天地

除了台灣最大的秋雨印刷廠在上海以外,還有台北中和市的立德印刷廠的鄧董,三四年前就到上海長期考察,目前在上海郊區設立了富世印刷公司,廠房、印刷設備都已齊備,籌備期間,不停地投入人員培訓、教育分辨印刷質量的優劣、其中的原因和改善之道,人員上了軌道後才開始投入印刷業務,以「質量」作為和其他印刷廠的區隔。台北大誠印刷廠余啟榮先生,在上海經營印務有三年多,先從各大酒店的印刷設計切入,三年來以「精緻的質量」建立了良好的渠道和聲譽,2003年投資印刷機和印前設備,先有了業務才正式進入印刷業務的戰場。

台中來的電腦割字快而美何老闆,來上海改變經營方向,投入台灣熱門的網路合版印刷,經過兩年來適應與調整也建立了穩固的基礎,目前已是上海印彩色名片量最大最穩定的服務公司,正在準備印刷機和CTP的進口,年底前印刷廠即將成立,也是彩印網第二階段的開始。景天科技的李森雄老闆來自新店市佳燁製版,則結合數位相機機背和二手分色機的特色,培訓客戶實際從攝影分色,到完成輸出CTP版,銷售的是整套印前生產系統。

畢竟大陸市場生態、倫理、法令的差異,即使相同的做法都有異於台灣人的觀念。許多正在研究大陸投資環境的印刷同行,最喜歡問的問題就是「到大陸投資印刷會不會賺錢?」今天已有許多台灣的印刷同行來大陸投資設廠,成功或失敗個別際遇不同,也都無法回答這樣一個過份單純的問題。

自古所有的行業都是賺錢的少,賠本的多,到上海如此,到紐約亦然。今天大陸印刷業也面臨了「微利」時代的困境,台灣印刷產業西來,非得有突破困境的創意和融合本地的耐心與毅力不可。

台商的壓力更勝於本地業者

不管兩岸政治關係如何演變,台灣印刷企業進入大陸市場的動力,還是經濟的,只要評估大陸發展的機會是有利的,這股潮流就不會停止。台灣企業求變圖新發展的精神,在世界各地各行各業都小有成就,終會在大陸印刷業發酵。

但是,即使台灣業者對於管理技術和數字化競爭較有經驗,但是也有些像「書刊准印證」之類的法令限制,大陸印刷業在WTO之後,法令的鬆綁即使是慢慢的,新技術的引進對觀念開放的影響卻似江河之決堤,台灣印刷業走進大陸市場面臨的衝擊與壓力,更遠勝於本地的對手,甚至超過他們在台灣經營的經驗。

一家印刷企業動輒投資數千萬,要看到這些台灣企業在大陸是否能夠安身立命,不是短短兩三年可以論斷,到時候恐怕他們都早已本土化,看不出台商的特色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