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呂理哲,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戰爭的觀點
  呂理哲 Mar 30, 2003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lu@brainnew.com.tw
   

美伊戰爭每日佔據了超過50%的媒體版面,在台灣內部也形成了兩極觀點的對壘,不知不覺中融入了統獨的意識型態。大部份的人不費心思考美國攻擊伊拉克的經濟和政治目的,不想理解伊拉克面對如此強大的外患,為何毫不嘴軟?一般人只採用「政府媚美只為了選舉策略」或是「別人打台灣飛彈的時候,找美國幫忙﹔人家打戰你卻反戰,就是為了附和大陸的反美」…。

各種談話節目找來了相同的來賓,他們向來就是利用意識型態來支撐收視率的名嘴,今天不過利用戰爭這一個新題材繼續以往的爭論。說穿了,原來媒體只是利用支持和反對戰爭的藉口,來支撐平時藍綠不同意識型態的理論基礎。

老孟發現台灣人居然可以長年不變的爭論,針對今天不可能有結論的同一個話題而爭論。大家來看看媒體報導的後台光景,或許我們會對媒體炒作的話題,反應冷靜一點。

中國時報引用監督媒體的媒體頻道網站(Mediachannel.org)的說法,「美國國防部允許五百名記者隨軍採訪,利用視訊電話直接轉播前線戰況,可是轉播的畫面卻是國防部精心安排的場景,他們在說故事,就像好萊塢一樣。」

「國防部在這場戰爭中用打選戰的方式作宣傳,選戰說穿了就是用畫面和行動來美化候選人。」

「透過這些畫面觀眾不自覺地認同聯軍、認同他們遭遇的問題,因而認同他們的任務,不再質疑戰爭任務。」

監督媒體團體「公平翔實報導組織」的觀察家瑞秋.柯恩也警告說,這些戰況報導的畫面可能造成假象。她說:「看到戰車開進沙漠可能給觀眾一種他們能一窺戰爭內幕的感覺,他們以為得到了內幕消息,但事實上,這些畫面沒有傳達什麼訊息。」

哈哈!我們看到電視的畫面,聽到記者的報導,是不是也需要花一點腦筋想想,提供畫面的新聞標的物的動機是什麼?

我們看到政治節目的來賓,也需要花一點腦筋想想,他們的動機是什麼?市政還是經濟的目的。

一件事情可以用不同的角度來描述,別人為何採取那樣的立場,背後的利益是什麼?

想一想媒體的製作過程,媒體工作者和那些政客如何養家糊口?

不要聽到不同的觀點就生氣,到底你自己的觀點又是什麼?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