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呂理哲,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貼海報競選
  呂理哲 Apr 20, 2003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lu@brainnew.com.tw
   

標題「貼海報競選人大代表,肖幼美此舉是一次極富個人色彩的民主選舉實踐」是北京青年報2003/4/22「國內焦點」版的故事,報導了深圳人大代表選舉時,有一位候選人肖幼美參加羅湖區人民代表換屆選舉的故事。

2003年3月,48歲的高級會計師肖幼美經由轄區推薦成為12選區的候選人,可是在唯一的政見發表會上,只能面對15位自己選區的選民,然後只能等待投票日的到來。肖幼美認為選民沒有管道聽到的他的政見,於是設計了海報和自我介紹到各單位張貼,幾經波折海報不是貼不出去,就是貼了又被撕了。最後雖然沒有選上,至少得票率超過肖幼美自己的預期。

台灣過去選舉制度的發展雖然情況不同,但是在有全民選舉以前,因為「主流」力量太強,異議人士即使能得到部分選票,卻只得到少數的席次,非主流議員的任何主張只要一表決,從來都沒有結果。最嚴重的,還是媒體故意漠視這些「非主流」的聲音,一般大眾根本連他們的主張是啥都無從得之。

一直到有一位非主流的議員在國家議會殿堂上打架、掀桌子才抓住媒體的目光,一開始這種「不文明」的演出,變成了全體人民的娛樂,到後來上了國際媒體時卻變成了台灣的羞恥。但是,當媒體刻意報導「不文明」的議會事件時,卻刺激了大眾的好奇心,為何一個博士學位的議員,竟然會像小孩子一樣無理取鬧,即使想要以力服人,又顯然不自量力,因為比起當時的「主流」勢力根本是螳臂擋車。

對背後原因的好奇才讓大家了解,台灣當時選舉法的不合理,政府施政根本無法被選舉出來的代表監督,就好像品管部門隸屬於製造部門,產品的良率肯定無法提昇。最後才有台灣今天的選舉制度,政治的改革難在循序漸進,急不得卻也慢不得,媒體肯定是主要的教育「媒體」。

像北京青年報這麼有影響力的媒體正面報導這種富有個人色彩的選舉特例,不去響應「主流」的意志,儘管是在選舉之後,也算是媒體角色對民主制度的實踐。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