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臭皮匠與諸葛亮
 

那福忠 April 10, 2005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Frank.Na@Gmail.com
   

   三個臭皮匠如果能抵得上一個諸葛亮,那三個諸葛亮至少也抵得上九個或更多臭皮匠。「紐約客」(The New Yorker) 雜誌專欄作家 James Surowiecki 卻不認同,他在近著 The Wisdom of Crowds 書裡說,三個臭皮匠可以勝過一個諸葛亮,但三個諸葛亮也許僅抵得上一個臭皮匠,因為群眾的集體智慧,可以超過少數專家的智慧,尤其在解決問題、推斷事理、預估未來上,群眾超越專家的例子屢見不鮮。這顯然與我們所熟知的群眾運動不符,大批群眾聚集一處,搖旗吶喊、情緒奮亢,甚至失控暴亂,實在看不出有什麼智慧,只是這本書裡所舉的例子,又不得不讓你相信。這本書已由遠流出版中譯本:「群眾的智慧」。

   早在 1920 到 1950 年代,心理學家與社會學家就開始研究群眾的動態,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教授 Hazel Knight 讓學生猜教室裡的溫度,猜的結果是華氏 72.4 度,實際的溫度是 72 度。溫度好猜不算,另一位教授 Kate Gordon 拿出一堆東西,讓 200 個學生按每樣東西的重量排序,集體的答案正確性高達 94%,而個別的答案僅有五個人高過 94%。最出名的要算 Jack Treynor 教授的豆子實驗,他拿了一個裝滿豆子的瓶子,讓學生猜瓶裡有幾粒豆子。瓶子裡裝了 850 粒,集體的答案是 871 粒,但在 56 個學生當中,僅有一人猜的比集體的答案好。

   所謂集體答案,是把獨立的個別答案集中,經過特定的整理或運算的結果,並非簡單的把個別答案平均。這裡特別強調個別答案的獨立性,自己認為什麼就是什麼,不是與旁人討論、更不是腦力激盪的結果。這與通常「團結是力量」的認知,正好相反。

   回到現在,美國有一個「誰要當百萬富翁?」(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 的現場電視節目(台灣也有效仿的節目),想當富翁的人如果連續答對主持人問的 15 個問題,就贏得一百萬美元,當然問題一次比一次難,真正全答對的人不多。回答的方式很簡單,每一個問題給四個解答,其中只有一個對的,只要在規定的半分鐘內選出一個解答來就行了。答對獎金就累積增加,繼續下一個問題,答錯就下台換人,依答對題數發給安慰獎金。

   遇到不會答的時候,可選用三種輔助方式裡的一種來幫忙:一是讓主持人刪除兩個錯的解答,留下兩個解答,機會各半,選起來較為容易;二是打電話給事先安排好的親友幫忙,當然這位親友至少被認為是博學多聞、能應付各種問題的「專家」;三是請現場的幾百位觀眾協助,每位觀眾認為哪一個解答正確,就按座位上的按鈕,觀眾意見的統計立即顯示在畫面上,給回答問題的人參考。這個節目幾年下來的統計,打電話給「專家」親友的答對比率是 65%,而現場觀眾答對的比率竟高達 91%。

   1968 年五月,美國「蠍子」號潛水艇在北大西洋失蹤,陸上管制中心僅有最後一次無線電通訊所通報的位置,從這個位置航行多遠以後才失蹤的,僅能猜測。海軍最後畫出了 20 哩方圓、幾千呎深的搜尋範圍,當時唯一的希望,是找幾位頂尖的潛水艇與海洋專家,請他們估測潛水艇的可能位置,然後開始搜尋。

   有一位叫 John Craven 的海軍軍官,有不同的看法。他首先列出可讓潛水艇失蹤的各種假設狀況,然後組合了一夥有不同知識的人,包括數學家、潛水艇專家、海上救難人員,請他們在彼此不討論的情況之下,對每一種假設失蹤情況的可能性,做最好的猜測。這位軍官認為,如果從這些人的猜測能勾畫出「如何失蹤」的輪廓,就不難找到失蹤的位置了。這夥人的猜測經過整理,以貝氏 (Bayes) 定理運算,估算出海底的位置。五個月以後,海軍找到這艘沈在海底的潛艦,距 Craven 估算的位置,僅誤差 220 公尺,而這一夥參加估算的人裡,沒有任何的個別猜測,與這個集體估算的結果接近。

   1986 年 1 月 28 日美東時間上午 11 點 38 分,「挑戰號」太空梭升空,74 秒之後距地面十哩之遙,突然爆炸、下墜入海,8 分鐘之後,道瓊新聞網對全球發佈了這則新聞。美國股市並未因此休市致哀,反而給投資人機會拋售參與「挑戰號」四家公司的股票。Rockwell 製造太空梭主體與引擎,Lockheed 主管地面支援,Martin Marietta 製造外部的燃料箱,Morton Thiokol 製造固體燃料的推動火箭。華爾街在爆炸後 21 分鐘的行情,Rockwell 跌 6%、Lockheed 跌 5%、Martin Marietta 跌 3%。Morton Thiokol 受創最大,因為沒有人買陷入停擺,爆炸一小時後才恢復交易,股價下跌 6%,而且繼續下跌到兩位數,當日收盤下跌 12%。但另外三家逐漸拉回,僅下跌 3%。

   股市反應了一件事,那就是 Morton Thiokol 是太空梭爆炸的罪魁禍首。是嗎?當天的媒體報導,第二天報紙的詳細分析,沒有任何一個字說爆炸應由 Morton Thiokol 負責,紐約時報還說這起意外沒有任何線索。六個月以後,由總統任命的挑戰號調查委員會提出報告,爆炸的原因在推動火箭的彈簧圓環,這個圓環的作用原在阻止熱氣外洩,卻在冷空氣中失去彈性使火箭露出縫隙,導致熱氣外洩而爆炸。不巧的是,這個彈簧圓環正是 Morton Thiokol 製造的,再次證實群眾的智慧。

   Morton Thiokol 的股價現象叫許多專家無法解釋,當時沒發現內線交易,之前也沒有大股東跑票,更沒有多少人知道什麼是彈簧圓環。這個專家沒法用理論解釋的事,James Surowiecki 說正好視為給投資人的一個問題:太空梭爆炸了以後,這四家公司的現值各減少多少?大家的猜測,透過華爾街的機器運算,所得到的結果,有很高的正確率。這一次是 Morton Thiokol。

   群眾果真有這麼大的智慧,那要專家何用?難道要群眾集體來動外科手術、或是開飛機嗎?當然不是,專家在許多操作技術的領悟,仍有崇高的地位與價值,但在許多判斷與抉擇上,難免有先入為主的思維,因為是專家,先入為主的偏差反而比常人強烈,就可能導致錯誤的判斷。群眾當然也有先入為主的偏差,但因為人數眾多背景各異,彼此把偏差相互抵銷了許多,所以判斷的正確性相對提高。

   要群眾發揮最大智慧,並非沒有條件,Surowiecki 說群眾要在恰當的環境才能啟發出智慧,他提出適當環境的四個條件。一是群眾有多元背景,每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古怪也沒關係。二是要獨立思考,不受別人影響,前述的例子,都是在各人不互相討論之下成功的。 三是有分散特性,群眾能專精於地域性知識。四是統合,要有機制把群眾個別的判斷,統合成群體的決定。在這四個條件下的群體,所做出來的與判斷,往往勝過少數專家的判斷。沒有這些條件的群眾,像示威、選舉、乃至暴動,萬眾一心,大家想的一樣,那就斷無智慧可言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