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不到三年,蘋果的 iPhone 形成了另一種文化,遠超過一般手機的應用,因為在有 14 萬種應用軟體可以下載,在售出的 4200 萬支 iPhone 之中,一共被下載了 30 億次,估計其中的 13% 是付費的。
Pezzillo 說這是消費行為的重要心理因素,絕大多數的人希望花錢買到能「持有」的物品,電話功能即使不是實體的東西,但是屬於「自己」的,永遠儲存在手機,隨時可以叫出來使用。
報業印刷各類新聞與廣告,行之有年,讀者所以付費,是因為買來的是實物。有了網路之後,讀者漸漸改變了閱讀習慣,從網站吸取新聞,報業一次次的實驗網上收費,卻一次次的失敗。為什麼失敗?因為讀者並沒有覺得買到實體的東西,僅僅是資訊而已,況且多年來大家已經養成網上不付費的習慣。
新聞網站無法收費,那麼新聞透過現在最熱門的手機可以收費嗎?Pezzillo 認為同樣困難,但有機會,因為手機已經有人付費購買應用軟體,打開付費之門,而且大家估算手機極可能是內容業者下一個發展的領域。所以新聞業要先創造一個類似手機應用軟體的功能,給讀者一個吸取新聞的嶄新經驗,以別於目前的新聞網站、與手機的新聞瀏覽器,然後才有機會收費。
支持線上新聞收費的人,多以蘋果 iTune 作為成功的例子,因為大家確實付費購買數位內容。從 iTune 買一首歌,可以擁有保存,存放在個人電腦與 iPod,而且可以一次又一次的聆聽欣賞。但購買一則數位新聞就完全不同,讀一次就再也沒有用了。Pezzillo 說從下意識的層次看,絕大多數的人願意付費取得可以持有的東西,而不願意付費取得短暫的東西如數位新聞,即使在意識的層次上仍認為有相當價值。
直到我們經過文化的心態轉型,新聞業者構思出可以持有的內容,才能從數位閱讀獲利。付費的手機應用軟體,就是最好的例子。
Steve Outing 回想起去年夏天與史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 B.J. Fogg 的訪談,這位教授是說服技術專家,用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服別人。至於如何說服大家付費給線上內容,他說:人類是可預測的動物,如果在實體世界找不到成功的類似型態,要構想一個全新的線上營運模式,幾乎不可能。那麼如何說服大家對線上新聞付費?他說,除非在實體世界找到對應品,或類似的成功實例,否則很難成功。
商家行之有年的免費樣品,就是心理說服技術的應用,線上內容也有人用同樣的技術,
稱之為 Freemium,一般的內容免費、更有價值的內容則需付費。另一種成功的技術是慈善拍賣,別人的競價影響自己參與,線上內容也是一樣,運用社會壓力與社群網路的影響,來資助所喜愛的網站與網誌。在實體世界有哪些成功的例子如數位新聞那樣短暫?Fogg 教授說他唯一想到的是餐廳裡的點唱機,投一枚銅板、聽一首歌,但這也不是最恰當的例子。
Steve Outing 最後指出,對大多數讀者來說,一般的數位新聞並沒有金錢上的價值,新聞業者想要想要在線上與手機獲利,就要提供非短暫、持有性的內容。數位新聞讀後即丟,是無法獲利的主因,製作能重複使用、隨時可用的服務,一反一晃即逝的新聞內容,或許是吸引人付費的關鍵。
線上新聞真的沒有金錢價值?是一個大題目,只有讀者自己判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