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印刷研究所主辦的輸出標準格式研討會中,有人提出他接到一本德文書的印刷生意,從收到PDF檔到底片輸出以後,其操作人員還渾然不知這是一本德文書,而他的系統裡根本就沒有德文字形。聽眾聽得如痴如醉,PDF真是印前的救星嗎?
事隔一年,到底PDF被普遍使用了嗎?如果你經營輸出中心,當然知道客戶送來的檔案中PostScript檔絕無僅有,PDF倒是有一些,還是QuarkXpress、PageMaker、CorelDraw等應用軟體檔還是佔絕大部份。
PDF大勢已定
今天Adobe公司已經把大部份的PDF資源放在對付微軟的電子書戰爭上面,當然是PDF已經穩當地取代了PostScript在印前的宗主地位。Harlequin在兩年前在Inprinta印刷展宣佈其ScriptWork RIP能支援PostScript 3的時候,Adobe就知道PDF的時代就要來臨了,雖然當時只有一家OEM夥伴AGFA同意使用PDF當成其流程產品Apogee的核心格式。
終究專業印刷領域裡只有兩種RIP,只要Adobe加上Harlequin 的RIP都挺PDF,大勢所趨莫之能禦。
PDF的期待
由於PDF是在PostScript之後開發的,也是為了改進PostScript的限制,當然值得期待。
第一、穩定性,PostScript是程式語言(Page Description Language),任何軟體或程式設計師都可以利用程式語言來敘述版面,所以功能強大且複雜。PDF是Portable Document Format只是一種可攜式的資料格式,當然比PostScript 單純許多,單純自然問題較少,出錯的機會降低是PDF設計的第一個理由。
第二、字型資料可以嵌入,字型向來是印前的最痛,缺字、漏字有時可真是一字值千金。PDF檔中可以包含該版面所有字形的資料,不論是PostScript、TrueType、CID或是Multi-master字形都能跟在PDF版面資料的後面,當Acrobat或RIP要解開此檔時,發現其中有嵌入字形的「字」可用,不用到系統的字型庫裡去找字,就直接將嵌入的字形資料展開,畫在記憶體中,我們就可以「看到」– 在螢幕上看或印到紙或底片上看。
當然字形嵌入另有版權的限制,字體廠商可以在其字體中的版權欄位上,登錄不可嵌入的標記。如果有此限制,你的PostScript驅動程式,就不會將該字體嵌入。
目前可以嵌入的CID中文字形只文鼎有,以往有些測試的結果卻發現嵌入中文字形的PDF,在Harlequin RIP輸出有問題,用Adobe RIP則一切正常。最近的一些使用者發現在Distiller的設定DPI不超過1200DPI就沒事了。
PDF的迷思
另外有些廠商以PDF為系統流程的主軸,為了宣傳誇大了PDF的好處,反而延後了PDF成為印前主流的時間表。
第一、 PDF的資料比PostScript小,這句話是對的,可是卻不是PDF壓
縮方法較新又有效率,而是以往大家對JPEG沒有信心,如果
PostScript檔裡選擇JPEG壓縮,相同的影像檔壓縮的結果一樣
的。當然PDF對圖形和字體也可以分別壓縮,PostScript則只壓
縮影像的部份。
第二、PDF可以修改內容,這句話則只對了一半,PDF敘述文字的位置,連續的字母可以連起來當一個字看,幾個字合起來可以當作一句話,但是文章段落PDF壓根兒沒有足夠的訊息。如何能知道你要修改的文句如何走文排列?所以只能改有限的小部份,換換幾個字母或是字可以,修改一句話可能就要靠運氣了。
第三、PDF資料可以再利用,這可是誇大其詞了。同一本電子書和印刷出來的紙張書是無法公用一個PDF檔案,因為影像解析率相去太遠,螢幕上無法瀏覽300DPI的影像,而72DPI的影像不能用來印刷。有如此大的差異,遑論同一資料再利用?
PDF如何導入
印前流程的技術開發關係著輸出中心和製版廠的經營發展,所以PDF的進度一直是所有印前業者的期盼。PDF以上兩樣好處,已經夠吸引印前業者了。但是沒有一段時間的摸索,如何開始享受PDF的優點?
以下是PDF試用成功的例子:
貿易風以出版專業名錄聞名,由於名錄的內容全部都是廠商廣告,幾百頁以至於上千頁的廣告,可能分別來自十幾家設計公司,以往都是各個設計公司提供設計完成的底片,集中在一家製版廠,利用手拼的功夫落成大版。
就算一台拼大版的時間只需要一小時,如此100台的產業名錄,也得100人工小時。姑且不論人工的失誤率,光是時間的壓力就夠瞧的了。
今年為了改善製版流程爭取作業時間,貿易風採用了虛擬製版廠的作業流程,在自己的辦公室裡完成RIPping和落大版,並且利用大型噴墨印表機噴出落完版的大版數位彩噴樣,在自己的辦公室裡完成了製版的工作,當一頁一頁RIP過後的影像在大亞彩色製版公司,重新組成大版輸出底片時,彩噴樣的結果除了由於噴墨印表機的解析率較低,感覺顆粒較粗以外,顏色與內容都可以在數位樣上完成校對。
聽起來好像出版社作了輸出中心的工作,問題是貿易風本來只有設計人員,並沒有印前輸出的經驗,如果送來的設計稿都是QuarkXpress或是PageMaker檔案,那麼所有輸出中心的問題可能會發生,例如字體或圖檔的問題恐怕都無法避免。沒有經驗的出版社編輯恐怕要面臨無可不免的混亂。
於是貿易風結合系統廠商,訂出一套各種軟體從MAC和PC輸出PDF的規格與規則,並且提供Acrobat 4.0和CID-key字形給設計公司,也派人到府講習轉PDF的注意事項。再配合貿易風這端的Harlequin RIP也升級到V5.3版,完全支援PostScript 3。
剛開始PDF的輸出還有一些問題,尤其是在Acrobat Distiller的設定控制方面,如果沒有按照測試過的設定,可能RIP不是找不到嵌入的字型,或是出現點數過低的字型影像。等到再加上明確的規範以後,半年來已經一本一本的名錄都做完了。至今偶而還有低解析率圖檔和RGB影像檔的困擾,這是圖檔管理的問題,主要的PDF檔案在RIP上的成功率確實接近100%。
經過一番折騰,大家才發現PDF應用的過程竟然和幾年前PostScript的使用完全一樣,只是時間變短而已。
回想當年
以前大家都知道每一家輸出中心都有一套自己PostScript輸出的秘笈,輕易不對外人知道,這些秘笈不外乎是
QuarkXpress第幾版本應該用哪一檔的PPD,哪一版的PostScript驅動程式﹔哪幾版PageMaker在列印時,某些選項不要設定﹔何時對位標不要打開﹔什麼時候可以旋轉90度,何時該由RIP來轉,不可以在列印選項裡指定….。
Adobe有了PostScript的經驗,知道你在PDF遇見的問題,自然你自己會解決,不是Adobe來幫你解決。何況我們身在台灣,又是使用繁體中文字,Adobe和Harlequin根本無暇照顧這一個小又遙遠的市場。幾年前Adobe成立CJK部門,針對中國、台灣、韓國和日本三種語文使用PostScript的問題提供服務,但是大部份的問題,印前業者都利用測試和嘗試錯誤來迴避問題,問題躲過去也就解決了。
PDF是繼承PostScript市場的,今天大部份的疑問其實在PostScript時代都已經澄清,只要Distiller的設定還得仔細推敲一遍又一遍,等到了解Distiller針對不同排版軟體的限制與影響時,PDF的使用就水到渠成。
PDF在西方
以目前Adobe公司一位Acrobat品質工程部門的Mark Tezak,為了測試PDF在各種生產流程中不同層面的產品,在PDF討論區裡調查印前常用的平台與軟體,其調查結果可以發現PDF已經是歐美業界的主流了。
該份問卷調查使用者在各階段流程使用的工具,除了主要的工具如補漏白、落大版、顏色管理和RIP以外,其中還問到「PDF的分頁的工具」和「PDF檢查的工具」。居然所有的回答裡,幾乎所有的人都在使用這兩樣工具。
沒有使用PDF何須利用PDF的工具呢?足見歐美國家使用PDF的普遍性,台灣數位化的腳步向來不比歐美差,問題只是文字的差異而已,也就嵌入字形的處理。
當大家熟悉Distiller的功能,了解各種設定尤其是字形嵌入的影響以後,PDF馬上會取代PostScript。
PDF與網際網路
因為風吹草偃,下一階段當網際網路可以作為印前生產流程的媒介時,PDF將發揮其優點站在印前的舞台中央,網路上傳PDF已經不容易了,PostScript是不可能存在於網路世界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