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呂理哲,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解禁後的大陸書店市場
  呂理哲 May 20, 2003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lu@brainnew.com.tw
   

在北京或是上海的大書城通常都是一棟大樓,像大百貨公司一樣,整棟樓都是書店,常常看到顧客提著沈甸甸的一袋袋剛買的書走出來.。據報導大陸零售書市場高達人民幣六百億元(約新台幣二千五百億元)的大餅,依據中國進入WTO的協定,先解禁的出版品零售的市場,當然叫國外的出版集團垂涎三尺。


本文開始

在北京或是上海的大書城通常都是一棟大樓,像大百貨公司一樣,整棟樓都是書店,常常看到顧客提著沈甸甸的一袋袋剛買的書走出來.。大陸的書價差不多是台灣書價的30-50%,大陸書籍平均購買力固然不如台灣人,不同的是大城市像北京、上海、廣州人口多而集中都超過1,500萬人。據報導大陸零售書市場高達人民幣六百億元(約新台幣二千五百億元)的大餅,難怪叫國外的大集團垂涎三尺。

國外的大媒體、大出版集團幾億幾億美金的投入,為的是到大陸卡位,專家的說法叫作「佈局」,就等著大陸書店市場解禁。

因為大陸對出版的限制,台灣許多出版商到大陸借「書號」上市,將既有市場價值的好書,由大陸出版社申請書號,代理經營通路上架。也有許多集團到大陸試探通路市場,目前還看不到明顯的大動作。

中國本地的大型連鎖書店,多是公營企業,資金拮据,經營模式傳統,面對中國加入WTO的協議,即將開放的這一場連鎖書店通路戰爭中,在眾多逐鹿中原的候選人之中,德國貝塔斯曼(Bertelsmann)出版集團肯定不可小覷。

1993年,德國總理科爾第一次訪華,貝塔斯曼也是訪華團成員之一,當時就開始和上海出版有關單位進行媒體合作可能性的接觸。經過一系列的談判和籌備,上海新聞出版局直屬的中國科技圖書集團和德國貝塔斯曼股份有限公司于1994年7月簽訂合同,中德雙方各占50%在1995年2月合資成立上海貝塔斯曼文化實業有限公司。

從此,貝塔斯曼來到中國,開始建築德國傳媒集團的中國佈局,先為中國消費者提供豐富多彩的傳媒產品,包括傳統的圖書市場,也漸漸深入參與電視、廣播、多媒體和電子商務服務。貝塔斯曼宣稱投資1.45 – 5.0億美元,中方有上海印刷和上海包裝兩大集團,合資的公司將可以印書籍、雜誌和報紙。

這一合作案可以看出中國利用廣大市場的槓桿,吸引國外資金和專業知識,來創造許多新媒體事業的機會。貝塔斯曼的總裁承諾簽約後,十年內的每一季都會飛到中國協助這家公司達到預計的目標。其中貝塔斯曼最為人稱道的是其150萬會員的圖書俱樂部,這個俱樂部和2000年成立的「貝塔斯曼在線中國」BOLChina.com,這一家中德共同經營專門提供內容,同時銷售貝塔斯曼產品的網路書店,也將總部移到上海。

在大陸放鬆書店通路的箝制以前,還會有許多國外媒體集團在大陸找尋灘頭堡,準備搶灘。美國線上時代華納(AOL Time Warner)、德國圖書資訊中心(Buchinformations zentrum)、英國朗文培生集團(Peason Education Group)、美國麥格勞希爾出版公司(The McGraw-Hill Cos.)、日本白洋舍出版公司,和劍橋大學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等,都已向中國申請營業執照,當然也都在中國積極尋求合作夥伴。香港泛華集團就已經和人民日報所屬企業合資成立試點發行公司。

外國書店可能推出顛覆的營運方式,當然是大型的「新」書店,不但面積廣,書種類數量多,書價將更便宜,最大的改變一定是服務,更舒適的硬體設施,更親切的服務,挑戰今天的書店經營概念。

大陸還有一些小書店會警告同一本書看太久的客人呢,大陸本土書店到底有無能力面對這波攻勢?大陸最大的新華書店是國營企業,50%營業額依賴教科書的出版,各大城市都有分店卻各自為政。中國最大的民營書店「席殊書屋」有五百六十家聯鎖店,資金有限和國外出版集團無法匹敵,更不用比經營方式。

這些國外知名的出版大戶挾帶雄厚的資金、準備了嶄新的營運策略,在大陸找到合作夥伴,準備在中國市場大展身手,讓本土書店面臨極大的競爭壓力。

台灣的出版商,相信早已佈局中國市場,對國外的競爭者也不可掉以輕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