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的空窗在哪裡?Rob Enderle 進一解釋:選擇電子閱讀器不離手的人,然後把新聞「送到家」,簡短、精緻、以娛樂與科技為主要內容的新聞報導,加上適當的包裝,應該受到歡迎。只是包裝這件事,恐怕少有人願意去做,可能是最大的問題。Rob Enderle 認為電子報涵蓋的新聞領域越廣,成功的機會越小,如果能把新聞按著個人的興趣縮小到個人化,成功的機會就大了。
現在的問題是,紐約時報已經有了免費的 iPad 版,自從上線以來已經被下載 40 萬次,而梅鐸這份報紙卻要讀者付費,堅持他去年宣稱的線上新聞收費政策,至於怎麼收費,能不能成功,就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線上收費並不容易,新奇的事會有少數人願意付費嚐鮮,但讓大多數人長期付費,則是另外一回事。華爾街日報 iPad 版現在每週收費 4 美元,但早在梅鐸收購道瓊以前,爾街日報網站就開始收費,而且很成功,所以 iPad 版收費是順理成章的事。
近年報紙閱讀率下降,廣告轉向網路,電子閱讀也隨著閱讀科技的進展,接受的人越來越多,蘋果 iPad 的出現,電子閱讀的可讀性大幅度提升,印刷出版刊物相競上線,廣告隨之而來,同時也吸引了硬體製造商,據技術研究機構 Gartner 的預估,今年平板電腦的銷售可超過一千萬台。這一榮景,對持續衰退的報業莫不是一大鼓舞,有人比喻在激流中有了救生圈。
矽谷著名的媒體技術顧問 Alan D. Mutter,從報業轉到有線電視再轉到網路,做過各領域的高層主管,對報業多年來的生態變化知之甚詳,對用 iPad 一類的平板電腦轉載報紙內容來吸引新讀者與年輕讀者,仍然保留。他說,根據研究報告,四十歲以上的人才是報紙的主要讀者,更重要的是「新聞報導」這一類型的內容,無論以印刷、iPad、或別的型態展現,僅對相同屬性的人有吸引力,而非對所有的大眾有吸引力。
梅鐸這份新的電子報可能年底上線,我們也期望他發揮媒體動量,或許能給報業帶來新的運作模式。至於梅鐸旗下的倫敦泰唔士報網站,閱讀一天收費一英鎊,訂閱一周收費兩英鎊,據倫敦衛報 (The Guardian) 報導,自七月一日開始收費以來,三周閱讀率下降了 90%。